什么是肝癌?
肝脏是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位于腹腔右上侧,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即为肝癌,医学上称之为原发性肝癌。我国是肝癌大国,年全球共新发肝癌91万例,其中中国就有41万例,占总量的45%还要多。同时,因其发病隐匿、复发转移率高、放化疗耐受以及缺少有效的治疗靶点等特点,肝癌还是我国死亡人数第二高的癌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肝癌?
1、有肝癌家族史的人
许多损害肝脏的遗传性疾病,如色素沉着病、糖原贮积症等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也很高;肝癌的家族性聚集主要由乙型肝炎病*聚集所造成。
2、肝炎后肝硬化病人
50%以上的肝硬化病人发生癌变,而且多是病情反复、肝脏功能改善不良、经常出现腹水等合并症的患者。
3.丙型肝炎病*(HCV)感染
丙型病*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人体感染丙型肝炎病*(HCV)后,大多数人症状轻微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而且还会把病*传染给其他人,因此HCV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4、长期酗酒
酒精中*还可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变时,枯否氏细胞减少,可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5、食用含*曲霉素的食物:
*曲霉素是一种*性极强的剧*物质,早在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一类致癌物。储存时间过久的粮食、食用油等,常常会滋生*曲霉。经常吃这类含有*曲霉素的食物,会增加患肝癌风险。
6、生活在肝癌高发区的人:
中国的肝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南沿海,这些地区平均每10万人中至少有30人死于肝癌。肝癌发病率,沿海高于内地,东南、东北高于西南、西北地区。
7、基因突变:
环境中的突变原和病*作用激发肝细胞分裂反应途径的活化,引起细胞的点突变和基因易位,是加速癌细胞增殖的可能因素。
8、其他:吸烟、药物、亚硝胺盐类食品、饮水污染等。
肝癌的症状
01疼痛
1、其特点多为持续性隐痛不适,加重可转变为胀痛、刺痛等;
2、疼痛多与体位有关,左侧卧位疼痛较其它体位明显;
3、多夜间或劳累疼痛加重,休息或药物难以缓解和控制。
案例:患者21岁,男,游泳被踹一脚,右上腹疼痛不适前来就诊,CT显示不像是外伤血肿,而像肝癌破裂出血。查甲胎蛋白。病例讨论时能看到肝静脉、门静脉都有癌栓或血栓。
警惕:肝癌的早中期大部分没有疼痛症状!
02消化道症状
肝癌患者早期可出现不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可能因肝功能异常或肿瘤分泌异样物质而引起不适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饭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或腹泻等,这些症状一般不易引起患者及家人的重视(或自行购买胃药服用)。
03皮肤瘙痒、*疸、腹水
皮肤瘙痒是肝病、肝癌病人的常见的肝癌的早期症状。约有1/3的病例在发病过程中有*疸。出现*疸的原因为癌肿侵犯肝内主要胆管,肝门淋巴结转移癌压迫肝外胆管。腹水常常因为病人原来就患有肝硬化,癌组织侵入静脉而形成癌栓,癌结节压迫门静脉所致。腹水往往积聚甚速,可呈草*色或血色。
04腹部包块
部分肝癌患者无意中触摸到右上腹或中上腹包块,其质地硬、表面高低不平、边缘不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应警惕肝癌的发生。
05出血
出血倾向肝癌患者由于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降低导致患者牙龈出血和皮下淤斑等症状,肝癌和肝硬化患者非常多见。还有就是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这也是导致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如何预防肝癌?
01打疫苗
疫苗接种是预防肝癌最实际和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乙肝疫苗接种。有研究显示,全民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可在10年后有效地把乙型肝炎病*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0%降低至1.3%。并在16年后使肝癌发病率明显降低。
02定期体检
肝脏B超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携带者在病情稳定期应定期到肝病科门诊进行全面体检。40岁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乙肝患者抗病*治疗应在肝病专科医师意见下使用,服药周期较长甚至终身服药,不得随意停药!
03饮食卫生
饮食要干净、营养、丰富,忌食霉变食物及应注意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平衡,不可偏食,平时要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精米、精面、动物性脂肪和低纤维素食物。因为粗粮、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对预防肝癌有利。
05慎用药物
激素类免疫抑制剂以及避孕药物是导致肝损害甚至肝癌的主要*性药物,大家不能乱用,更不能长期服用。另外,治疗银屑病的乙双吗啉(该药已禁用)等也可能引发肝癌。不知名保健品也可能损伤肝脏。
06勤锻炼,心放宽
除在特殊情况下不宜运动外,每个人都应该适时进行体育锻炼,以有效提高各器官的免疫功能,进而避免肝细胞的癌变,预防肝癌。脾气暴躁、爱生气(怒伤肝)、抑郁性格易生癌。“退一步海阔天空”,放松心情是防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还有戒烟戒酒,让肝休息!
虽然晚期肝癌让人措手不及,但是只要早期发现,肝癌患者是可以长期生存的,因此肝癌高风险人群,一定要定期、密集的追踪筛检,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才能减少那些“发现就是晚期”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