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来治疗,是这6年来我们做过最正确的选择。”袁女士的家属激动地说。
近日,医院血管外科与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骨科、消化内科、超声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血液净化中心等多学科协作,为一名慢性肾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成功实施“甲状旁腺切除+部分自体移植术”,为她解决了病痛困扰。
透析六年并发症雪上加霜
6年前,40岁的袁女士因为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乏力,同时还伴有水肿、尿痛等症状,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慢性肾衰竭、肾性高血压。
在综合考虑后,医院对袁女士给予腹膜透析治疗。长达6年的透析让袁女士的病情控制得还算平稳。不料,年5月底开始,袁女士双下肢足跟部突发疼痛,而且疼痛感还随着时间逐渐加重,她只能再次医院做相关的检查,检查后才发现她的甲状旁腺激素最高达pg/ml(正常为15—68pg/ml)。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袁女士的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期间还发生了双侧股骨颈病理性骨折,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而最近一段时间,袁女士甚至还出现了动则气喘、不能平卧等症状,这对于长期腹膜透析的她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减轻痛苦,袁女士和家人一直都在四处求医的路上,但因当地医疗水平有限,疼痛的症状始终无法得到彻底缓解。一个偶然的机会,袁女士得知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于是家人就带着她一起来到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改变透析方式有效清除体内*素
到达医院后,血管外科迅速了解袁女士的病情、病史,并给她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综合评估病情。检查结果提示:袁女士除慢性肾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4粒甲状旁腺腺瘤样增生外,还伴有主动脉钙化,主动脉瓣、三尖瓣严重钙化并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全身多发性骨折等13项合并症,病情非常复杂和危重。
凭借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血管外科冯晓波主任考虑袁女士为腹膜透析不充分,在与袁女士及家属多次详细沟通病情后,刘柏基医生为她实施了右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置入予以血液透析治疗,经过多次血透,同时予以抗感染、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后,袁女士胸闷、气喘、双下肢浮肿等症状得到极大程度缓解。
冯晓波主任说:“通过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效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及*素等,有效改善她目前的身体状况,但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其他的综合治疗为她解除疼痛的‘根’。同时,该患者因继发性甲旁亢导致生存质量明显下降,且有甲状旁腺切除指征,在综合评估后,决定为她实施‘甲状旁腺切除+部分自体移植术’。”
多学科协作全切移植获新生
由于每个人的甲状旁腺生长数目不固定,位置不一,有些会比较隐蔽。因此,要探查全部的甲状旁腺并进行完整地切除,是手术的难点之一,而该患者最大的手术风险在于她的心肺功能较差,麻醉难度大;其次,慢性透析的病人,在切除甲状旁腺后,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值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容易出现严重低钙血症,围手术期治疗难度也非常高。
(多学科会诊)
考虑到袁女士长期透析且基础疾病较多,身体状况欠佳,医院医务部组织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骨科、消化内科、超声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血液净化中心等医护团队,进行了多学科协作会诊,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制定周密细致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术中术后应急方案。
在多个科室和护理团队紧密配合与术中食道超声的监测下,为袁女士实施了甲状旁腺切除术,并将部分甲状旁腺组织移植于前臂,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二天,袁女士的双下肢足跟部疼痛的症状有所缓解,甲状旁腺水平激素等指标也趋于正常。
冯晓波主任说:“对于一些有明显临床表现的肾衰透析患者,如严重的骨痛、肌痛、骨质疏松、皮肤瘙痒、贫血等;甲状旁腺激素大于pg/ml;影像学检查提示甲状旁腺增生且内科治疗无效的,都可以考虑选择通过‘甲状旁腺切除术’来改善生活质量,解除痛苦。”
袁女士的双侧股骨颈骨折也经医院骨科多次会诊评估,建议她身体状况改善后,择期再行股骨颈置换术。
医院血管外科在知名透析通路专家冯晓波主任医师带领下,科室创新微切口动静脉内瘘术,率先在云南省内开展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內瘘术,在国内领先开展下肢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內瘘术,每年完成血管通路手术近两千例。擅长处理透析血管通路、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慢性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同时,依托于医院医院的优势和实力,在治疗相关疑难病例时,能够实现各学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为患者开通了高效、便捷的综合治疗通道,给予患者最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