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肚脐肿物1年多,竟是肝硬化腹水导致
年7月,家住东莞南城的杨女士(36岁)因1年多来反复发现脐下方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物,医院就诊。外科门诊的医生看了后初步判断为脐疝,把她收住院计划行脐疝修补手术。入院完善检查后,外科医生才发现杨女士整个肚子都是腹水,结合她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考虑为“肝硬化腹水”,终止外科疝修补手术计划,转入感染科治疗。脐疝
二、顽固性腹水难消除,门体分流术巧解决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结果,是内科的一个大难题。大量腹水通常造成腹胀、脚肿、尿少,和食欲差、乏力、营养差等症状,很难用药物治疗完全改善和解除。如果用药效果不佳,医生需要穿刺病人腹部留置一条管子把一部分腹水引流出来,这样尽管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同时又带来了体液和营养流失、腹腔感染、带管影响生活质量的新问题。此外,有部分严重患者,每日引流多少腹水,腹腔就重新生成多少腹水,我们称之为“顽固性腹水”。不幸的是,杨女士正是这样的顽固性腹水病人,她前后总共引流了ml的腹水,但腹水仍未能得到缓解。考虑到杨女士年轻,肝功能好,治疗意愿积极,感染科将她转入血管·肿瘤介入科行门体静脉分流术,计划通过门体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消除腹水的目的。三、TIPS手术顺利,腹水迅速吸收
血管·肿瘤介入科很快完成了对杨女士的术前评估,并为她进行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中通过影像导向的微创办法,在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成功构建一条分流道,将杨女士的门静脉压力从40cm水柱降至26cm水柱。随着门静脉压力的降低,杨女士的腹水在术后3天内完全吸收,第4天就出院回家了。由肝静脉成功穿刺到门静脉,造影可见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测得门静脉压力为40cm水柱。
植入TIPS专用支架建立门静脉到下腔静脉的分流道,分流一部分门静脉血,使得门脉压力降至26cm水柱。
腹水于术后3天内完全吸收
四、2年来腹水不复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
术后2年来,杨女士定期医院复查,各项情况都很好:不但腹水没有复发,胃镜看到原来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也消失了,这也很好的预防了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由于分流手术使用了新型的专用Viattor支架,无需长期吃药抗板抗凝,支架2年来依然保持通畅,守护手术的成果和杨女士的生活质量。术后1年复查CT提示腹水完全吸收
术后2年复查CT提示支架仍然通畅
术前
术后
五、什么是门静脉高压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手术(TIPS)
门静脉高压是指由肝硬化、门静脉血栓、肝窦阻塞综合征、布加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门静脉压力升高,可导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大出血、顽固性胸水腹水、脾肿大等结果。本病例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顽固性腹水”的疾病发展过程,也是中国人最常见的门静脉高压病因。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手术(TIPS)是一项极高难度的微创介入技术,通过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分流道,以微创的方式从结构上显著降低门静脉阻力,是降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本病例中,TIPS是顽固性腹水患者优先选择的治疗办法,除此之外,目前TIPS已广泛地用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以及布加综合征、肝窦阻塞综合征等。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特别是随着专用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和中国临床共识指南的建立,TIPS取得的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医院血管·肿瘤介入科自年开展了第一台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TIPS以来,在罗鹏飞教授(医院)、陈伟教授(中山大学一附院)、高飞教授(医院)等国内专家带领和指导下,熟练掌握了该技术,积累了相当了相当丰富的临床运用经验,并成功将该技术运用于门脉高压所致的反复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胸腹水、布加综合征、肝窦阻塞综合征、门静脉栓塞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一位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的患者,一喝水进食就腹痛难忍,禁食半个月仍未好转;行TIPS手术开通门静脉后,症状即刻解除,恢复进食
学科简介
医院血管·肿瘤介入科是东莞市首个整合了外科、介入、内科系统性治疗和全程管理的血管疾病专科,现开展的诊治范围包括除心脏和颅内之外的全身动脉、静脉、淋巴管疾病。学科配备有DSA、便携式彩超、独立手术室,能独立解决各种血管性疾病的诊治。经过10余年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引进,学科在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动脉闭塞疾病、大血管疾病、门静脉疾病、透析通道的建立与维护、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等方面的诊治技术均处于东莞领先水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