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静脉曲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文献推荐内镜下聚桂醇传统注射与联合组
TUhjnbcbe - 2021/12/20 16:27:00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硬化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年5月第4卷第2期

内镜下聚桂醇传统注射与联合组织胶三明治夹心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

汪嵘1赵丹瑜1郭补伟2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内镜下聚桂醇传统注射与联合组织胶“三明治夹心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EV)活动性出血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9月至年2医院收治的60例EV患者。60例患者胃镜下观察均有活动性出血或有明确红色、白色血栓,将60例患者分为2组,30例行内镜下联合注射硬化剂与组织胶治疗为联合组(A组);30例行内镜下单纯注射硬化剂治疗为硬化剂组(B组);对比2组患者的止血率、EV改善率,院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组(A组)止血率、EV改善率优于硬化剂组(B组);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硬化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发热或胸痛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可协同提高EV活动性出血的疗效,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食道静脉曲张;硬化剂;组织胶

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varices,EV)破裂出血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为晚期肝硬化常见死亡原因之一[1]。EV首次出血的年发生率为5%~15%,出血后1d之内的再出血率可达30%~50%,1周之内可达60%~80%[2]。随着门静脉压力增大,引起静脉曲张,甚至损伤静脉壁,导致破裂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周围循环衰竭征象,预后差、死亡率高。在临床上,有效控制破裂出血,消退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为控制该病恶化的关键环节。内镜下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治疗出血疗效确切,已沿用多年。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方法[3],但用于治疗EV破裂大出血并不普遍。近年来,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组织胶(a-氢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EV破裂出血,近期止血效果显著。本文就内镜下聚桂醇传统注射与联合组织胶的“三明治夹心法”治疗EV出血做一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年9月至年2月经我院临床诊断肝硬化患者60例,临床表现均有呕血或黑便,急诊胃镜检查均发现有重度EV,活动性出血或明确的红色及白色血栓,排除消化道溃疡等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患者分为联合组:改良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联合注射硬化剂及组织胶;硬化剂组:内镜下单纯注射硬化剂。联合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6.5±18.2)岁;硬化剂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5.8±12.6)岁。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常规检查ECG及胸片无异常,签署胃镜检查及治疗知情同意书,配备多功能监护仪、氧气、面罩及急救药品。患者左侧卧位,术前、术后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针对有活动性出血或有明确红色、白色血栓的曲张静脉进行栓堵治疗。选择靶静脉的最佳注射部位(曲张静脉出血点上方约0.5~1.0cm处),联合组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进行注射,即硬化剂-组织胶-硬化剂。首先插入充满硬化剂的注射针,抽吸组织胶于2ml注射器中。然后对靶静脉注射点快速斜刺入并注入硬化剂1ml,接着助手迅速推入组织胶(每点注入约0.5~1.0ml),随后再推入约1ml硬化剂后拔针。依上述步骤可进行第2点的注射,随后再以快速、足量、少点的原则进行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硬化剂组在出血点或血栓头上方直接单纯注射聚桂醇(每支曲张静脉约10ml)。拔针后观察注射处有无出血,若有渗血,可用8%(8mg+ml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液及血凝酶2iu喷洒止血。治疗完毕后吸气退镜。择期第2次治疗,选择在10d~2周进行。使用EG电子胃镜(富士能公司,日本),注射针使用一次性内镜专用静脉曲张注射针(MTW公司,美国),a-氢基丙烯酸正丁酯组织胶(北京康派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硬化剂(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术后禁食24h,均常规给予奥曲肽降低门脉压,并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再出血。

1.2.2观察方法:每天记录患者出入量及大便性状,观察患者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及血胺变化及患者神志、不良反应。治疗后1周、2周、1月、3月胃镜复查。观察2组患者术后发热及胸痛并发症,记录院内死亡病例。

1.2.3效果判断标准:(1)止血疗效判断:①立即止血成功:注射组织胶后出血立即停止,生命体征稳定视为立即止血成功;②1周止血成功:1周内无呕血、大便转*、血红蛋白上升,尿素氮降至正常为1周止血成功;③持续止血成功:2周内无再出血为持续止血成功;④近期止血成功:1月、3月均无再出血视为近期止血效果可靠。(2)EV改善标准:均在术后3月进行评估。①显效:EV消失;②有效:曲张静脉变直或较前明显瘪塌;③无效:EV无明显改变或控制出血失败者。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止血疗效比较

立即止血成功率、1周止血成功率、持续止血成功率及近期止血成功率,联合组患者分别为%(30/30)、%(30/30)、96.67%(29/30)、93.33%(28/30);1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排胶出血、1例患者术后1月排胶后溃疡创面出血,出血量均较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硬化剂组患者分别为93.33%(28/30)、83.33%(25/30)、83.33%(25/30)、80.00%(24/30)。两两比较,联合组患者止血各阶段止血成功率均优于硬化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EV改善比较

显效、有效、无效率比较:联合组患者分别为53.33%(16/30)、46.67%(14/30)、0%(0/30);硬化剂组患者分别为40.0%(12/30)、53.33%(16/30)、6.67%(2/30)。

联合组患者显效率明显优于硬化剂组(53.33%vs.40.0%),总体有效率(显效+有效),联合组亦明显优于硬化剂组(%vs.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的比较

联合组患者术后发热8例(26.67%)、胸部隐痛不适9例(30.0%);硬化剂组患者术后发热8例(26.67%)、胸部隐痛不适10例(33.33%),对症治疗后均在短期内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院内死亡率比较

联合组患者住院期间无院内死亡病例,硬化剂组1例患者由于术中止血失败,后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失败,失血性休克死亡,死亡率为3.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导致EV破裂出血的最主要因素是曲张静脉内压力突然增高。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治疗以及防止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组织胶注射被认为是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最佳方法,所用的组织胶为N-丁基-氰丙烯酸盐,系水样固化物,与血液接触后可导致免疫应答,并由于抗体和补体的沉积导致血管损伤及血栓形成。因此,注射于静脉内可导致血栓形成从而有效控制静脉出血[4-5]。硬化剂治疗EV破裂出血应用较广泛,但治疗时拔针后血管穿刺点会有出血现象,这无疑进一步给操作者增加操作风险,而组织胶注射后可见曲张静脉向注射部位两侧增粗、发白,拔针后胶会封堵穿刺点而无渗血,即刻控制曲张静脉急性出血。本研究采用硬化剂-组织胶-硬化剂的“三明治夹心法”,疗效显著、确切。

采用“三明治夹心法”可有效避免组织胶堵塞内镜,本组治疗均未发生组织胶堵塞内镜的情况。通过本组患者的治疗,我们体会到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EV破裂出血效果确切,针眼无渗血,且可床旁进行、快捷,尤其适用于急诊EV破裂活动性出血的治疗。但因达不到消除EV的效果,故预防出血的长期疗效如何尚不明确,若采用本法多次注射曲张静脉,可望进一步提高预防出血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病例较少,需积累更多病例做进一步研究,摸索更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组织胶注射EV破裂出血疗效可靠、操作安全、并发症少而轻、死亡率低,为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硬化网

投稿邮箱:zgyh

tytiu.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献推荐内镜下聚桂醇传统注射与联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