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药物与临床》
年8月第21卷第16期
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董丽张丽段红斌医院消化科(董丽、张丽),全科(段红斌)
摘要: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是由食管之间相连的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门脉高压而引起,也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当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患者会出现黑粪和呕血等症状。因此,为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临床应重视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管理[1]。既往,临床主要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其中内镜下套扎术是通过机械作用阻断曲张静脉血流,使血栓形成,进而消除曲张静脉。有研究表示,单用内镜下套扎术或硬化剂治疗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仍有患者出现继发出血情况[2]。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是通过注射凝血药物及时止血,对急性出血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带来积极作用。还有研究表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预防再次出血,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在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中实施内镜下硬化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择年1月至年1月于本院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采用内镜下套扎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90例),将采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90例)。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确诊食管静脉曲张;临床资料完善;治疗依从性良好;首次接受治疗。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或深度意识障碍;合并脑血栓、心肌梗死、重度脑梗死;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缺陷;存在药物过敏史。参照组: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54~82岁,平均(68.4±8.9)岁。研究组:男性55例,女性35例;年龄55~83岁,平均(68.7±8.4)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内镜下套扎治疗,在食管下段曲张静脉处进行套扎,选择库克(中国)医疗贸易有限公司提供的六连发静脉套扎器,负压吸引停靠10s后,释放套扎器,观察圈套稳固性,完成一环套扎,再自下螺旋向上逐条套扎,每次套扎6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每隔2周治疗1次,直至静脉曲张消失。给予研究组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治疗,套扎方法与参照组一致,在曲张静脉上套扎4处后,采用聚桂醇注射液静脉注射,内镜下快速推注,每次注射1~2处,每点注射2~5ml,完成注射后采用镜身压迫法止血,并根据曲张静脉情况调整注射量,总用量不超过16ml,间隔2周治疗1次,直至静脉曲张消失。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清白蛋白),比较2组患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胸腹部疼痛、进食异物感、恶心、呕吐、再次出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测定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2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红素高于治疗前,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红素干预参照组,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见表2。
3
讨论
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有调查显示,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可达40%[4]。因此,对食管静脉曲张应采取有效、及时的治疗方案,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原则为及时降低门静脉压力,减轻血流的影响,降低食管静脉壁所受压力,可以有效避免缺乏弹力且薄的食管静脉壁出现破裂,降低患者病死率[5]。既往,临床通常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外科手术、药物治疗该疾病,但因三腔二囊管压迫虽能改善静脉曲张,但放气后继发出血率较高,故应用率较低[6]。
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套扎术受到广泛应用,不仅增强止血效果,还可降低再出血风险。有研究[7]表示,在套扎术中采用药物治疗,选择具有安全性的硬化剂进行静脉注射,发挥止血作用,可弥补套扎术的不足。聚桂醇注射液是用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治疗的主要药物,应用效果显著,与单独采用内镜下套扎术相比,在套扎基础上采用内镜下硬化剂治疗可以更显著改变患者血流情况,消除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这是因为内镜下套扎术虽能清除积血、血凝块和食物残渣,使视野更清晰,及时找到曲张部分,便于血管内注射硬化剂,可以快速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的发展,有效预防静脉破裂出血;此外,聚桂醇注射液含有聚桂醇成分,可使曲张静脉周围纤维化,对曲张静脉进行压迫,改变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而实现止血目的,故患者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显著增加[9]。
总胆红素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主要指标,血清白蛋白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的主要指标,丙氨酸转氨酶也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当肝细胞出现坏死,丙氨酸转氨酶活性会明显升高。因此,上述指标可作为监测和评估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清白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红素高于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血清白蛋白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红素干预参照组,丙氨酸转氨酶、血清白蛋白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内镜下硬化治疗可以更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分析原因,单纯使用套扎术治疗需要反复套扎,对曲张静脉产生一定的物理性损伤,故在减轻患者肝脏组织损伤方面收效甚微,而在使用套扎术中使用内镜下硬化治疗可以减少套扎次数,最大限度避免操作对肝组织的损伤[11]。同时这可能与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改变血流动力学有关,当患者出血量减少后,肝细胞缺血和缺氧情况得到缓解,使血清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降低,提高总胆红素[12]。因此,对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治疗可显著减轻肝脏的损害。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可作为临床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可重复的理想选择。这是因为单纯采用套扎术治疗的操作较为繁琐,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套扎术与硬化剂联合治疗能提高术野清晰度,快速找到出血点,减少套扎次数,还能避免操作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进而减轻患者进食异物感,也可避免再出血风险。因此,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具有安全性。
综上所述,内镜下硬化治疗对增强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还能减轻肝脏组织的损伤,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硬化网
投稿邮箱:
zgyh
tyt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