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于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8(5):-.
作者:周光文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医院外科
专家简介
周光文,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医院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外科学分会脾与门静脉高压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胆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医院协会胰腺专业学会常委和上海市普通外科学会委员等。担任《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国际肝病杂志》《国际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杂志通讯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在Hepatology等国际期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二等奖。年入选“上海市卫生局新百人计划”。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目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术)、选择性门体分流术(分流术)和肝移植等是目前公认的外科治疗手段。鉴于国内大多数患者破裂出血就诊时肝功能处于Child-Pugh分级B或C级,断流术仍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手术方式[1]。众所周知,断流术后3年和5年的再出血率分别高于5%和10%以上[2-3];若术中能够彻底离断曲张静脉,术后5年和10年的再出血率常低于10%[4-5]。那么高达10%的再出血患者中因何原因引发再出血?其中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首次手术操作不规范及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症胃黏膜病变[6],排除上述两个因素外结合其它参考文献显示异位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最主要的原因[7-8]。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常见于断流术后和分流术后,尤其常见于断流术后,临床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出血,致死率高达40%。因此异位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及时有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一、病理特点和常见部位
异位曲张静脉的病理特点即静脉壁更薄,管径更大,可造成较大的管壁张力,这是其破裂出血率较高的原因。其发生部位与患者是否施行断流术有密切关系,未行断流术者最常见的异位曲张静脉部位在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而施行断流术后最常见的位于屈氏韧带下方20cm之内的空肠起始端[9]。这与手术切除脾脏破坏了自然分流的通道有关,虽然术后出血被暂时控制,但门静脉高压症的自然进程并未被阻断,仍会形成新的曲张静脉,而位于屈氏韧带下方20cm之内空肠起始部位是自然形成曲张静脉的通路,与人体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二、发生机制
断流术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导致来自肠系膜上、下静脉的血液和(或)自脾静脉的血液不能通过正常的循环途径回流到肝内,造成经胰十二指肠静脉、十二指肠后上静脉、幽门静脉和(或)胃网膜右静脉血液绕过阻塞处,在肝门的不同水平回流入门静脉,另外曲张静脉的十二指肠静脉还可与腹膜后、下腔静脉间建立丰富的侧枝循环。此外分流术(最主要的分流方式是近端和远端脾肾分流术)后吻合口栓塞可导致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导致新的曲张静脉即异位静脉形成。三、诊断
一旦发生出血,有两种结局:(1)病情反复;(2)出血难以控制,死亡率高达40%,这都是我们外科医师难以处理的棘手境况[10]。随着治疗手段多样化和治疗效果提高,异位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更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