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肝损害最后均可导致肝硬化之产生,其中甲、乙丙、丁、戊、庚等肝炎病*所致之肝炎如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均有发展为肝硬化之可能,乙肝、丙肝、丁肝较其他肝炎之肝硬化倾向较多。除肝炎引发之肝硬化外,营养不良性肝改变、酒精及药物慢性中*、寄生虫等均具致肝硬化之可能。另外尚有一些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红斑性狼疮、长期心衰等亦可出现肝硬化,但这种肝硬化是症状性肝硬化,也叫继发性肝硬化。
肝硬化之病理基础是肝脏组织之纤维变性致使肝脏中门脉系统、胆管系统受压,门脉压之升高引起食道静脉、胃底静脉之曲张、脾脏肿大、腹水、下肢水肿;胆管系统压力之增高所致肝大、*疸,以前者为主者称为门脉性肝硬化,以后者为主者称为淤胆性肝硬化。关于淤胆性肝硬化之形成原因还有各种说法,淤胆与肝组织之纤维化孰先孰后众说不一,免疫系统之缺陷系此型肝硬化之特色,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诊断肝硬化主要以脾大、血清球蛋白之增加、白蛋白之相对减少,后出现白球比例失调或倒置、食道静脉曲张、门静脉口径增大、腹水等依据;淤胆性肝硬化则系在上述临床表现之基础上突出了*疸之加深,一部分病人可出现血沉加快及多肽抗体之改变。
中西医认识对比
肝硬化之治疗西医以保肝为主要手段。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时,其对症治疗丰富多彩,短期疗效堪称满意,然而从长期疗效看尚不能令人满意,因此西医认为肝硬化一旦合并腹水则属不治之症。
中医对肝硬化之治疗历史悠久、方药繁多早在东汉末年,《金匮要略》就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说,说明肝硬化之患者首先影响胃肠,从而出现腹胀、厌食、便溏及上消化出血。
近代研究证明肝硬化门脉高压时,整个胃肠黏膜下血管充血、静脉不同程度曲张,黏膜水肿渗出,严重者可出现反应性胃酸增加,个别患者可出现胃肠黏膜之糜烂、溃疡、出血。由此可见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中医认识这一点较西医要早多年。
中医治疗大法
依据上述认识,中医治疗肝硬化之大法是疏肝和胃。疏肝是寓现代医学之保肝、利胆、预防纤维化等作用于一炉的综合治法,其代表方剂为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四物汤;
和胃是寓调节胃肠蠕动缓解平滑肌痉挛、防止黏膜糜烂及溃疡、抑制胃酸、增进食欲等作用于一炉的综合治法,其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半夏泻心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
在上述方药中酌加生龙牡、乌贼骨以增强制酸、护创;加丹参、*芪、当归、白芍、首乌、*精等增强保肝;加丹参、木香、草蔻、元胡、川楝子、制乳没以增强解痉止痛;加积实、厚朴、大*、干姜、附子、三棱、莪术、肉桂、青皮、*以除胀止痛。
如有出血者加旋覆花、生赭石、汉三七、大*、*连、*芩;黑便不止者加灶心土、理中汤、附子理中汤。
在上述用药中丹参*芪、*精之用量宜大,通常在20~40克之间。
腹水及水肿
肝硬化患者之腹水和浮肿为晚期之必然症状,腹水出现后感染证候会接踵而至因此方剂中宜增加大腹皮、葫芦皮、车前子、二花、连翘、公英、败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时部分肝组织仍然处在慢活肝阶段,肝炎病*之作用仍然继续,故而在方剂中宜加入秦艽、板蓝根、青叶等。肝硬化患者因治疗不当或因过分劳累、反复感冒、情绪影响等可诱发肝坏死,此名亚急性或慢性重症肝炎。其临床特点为患者*疸急剧加深、转氨酶相对不高,此谓疸酶分离现象,肝浊音界缩小,可出现腹水剧增,严重患者常伴发肝性脑病。
此时患者病情重危,原则上宜住院西医抢救,但中药配合治疗也十分重要,中医之通疗法往往能起到十分显著之效果,笔者常用大柴胡汤加鼻饲能加速患者复苏向愈,该方组成:
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大*10克
厚朴10克、*芩10克、肉桂3克、*连3克
甘草6克、芒硝10克(冲)
水煎取汁2次共ml,分3次鼻饲之(间隔时间3小时)
在饲用此方之同时西医之治疗同步进行,精氨酸钠、谷氨酸钠乙酰谷胺酰胺、促肝*、胰高血糖素、抗生素、大型输液、纠正电解质等均应酌情使用。
有两点须特别强调之:①在整个抢救过程中保护肾脏以防肾功能受损出现肝肾综合征;②保护胃肠以防消化道出血。前者宜禁用诸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影响肾功能之抗生素,及时纠正高钾、低钾、低钠、低钙等电解质之紊乱;后者则宜禁用损伤胃肠黏膜之药物。
常规静滴甲氰咪胍,口服雷尼替丁,前述之中药鼻饲在患者清醒后应即时调换为小柴胡合香砂六君子汤、理中汤等方之加减顾护胃气。
消化道出血
关于晚期肝硬化之消化道出血,是治疗本病又一棘手问题,大的出血经常由食道静脉、胃底静脉破裂所致,小的出血则可由全部消化系统黏膜之渗血、糜烂所形成。前者有大量呕血和黑便,后者则呈现大便潜血阳性。
西医在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方面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垂体后叶素、奥曲肽等之应用均有明显疗效加上及时输血往往使部分上消化道出血缓解;三腔二囊管的应用也可使部分患者见效,但笔者的经验认为该管留置常引起患者窒息、烦躁使出血加重,取管时粘连牵拉又可致出血复发。
中药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以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秘红丹之合方加味疗效最佳,笔者拟方如下:
大*10克、*连10克、*芩10克、旋覆花10克
生赭石10克、半夏6克、甘草6克、生姜6克
大枣4枚、肉桂3克
灶心土60克(先煎10分钟取水煎上药)
水煎毫升(头、二煎总量)
分3次服之(中间相隔3小时)、一日1剂则可。
黑便之治疗以《金匮要略》*土汤为首选,该方组成如下:
*芪20克、*连6克、*柏6克、白术10克
附片6克、阿胶10克(烊化)、干姜6克
灶心*土60克(先煎5分钟取水煎上药)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兰州医学院学报》.02,作者裴正学。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明医小兰iaoan
明医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