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共同临床表现,以大隐静脉曲张最多见,既是一种临床表现,也是一种疾病。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后期会使部分患者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国外文献报道大隐静脉曲张患病率高达25%,国内文献报道其成年人患病率10%左右,男女患病率接近,女性略高。患者基数高
本病早期表现为肢体酸胀不适、浅静脉迂曲成团,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皮肤瘙痒、色素沉着、脱屑、脂质硬化甚至溃疡、以及出血及血栓性浅静脉炎。
目前国际上对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论,但相对一致的认同是:轴向静脉的静脉瓣膜功能障碍所致静脉压升高、瓣膜返流和浅静脉管腔扩张,导致静脉迂曲隆起、渗出液进入周围皮下组织,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导致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原因包括先天性静脉瓣膜功能缺陷、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髂静脉卡压综合征等。由继发性原因导致的下肢浅静脉曲张,需以原发病的治疗为重点,其诊疗过程有特殊性,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对下肢浅静脉曲张规范的评估和治疗有利于中断病程、改善预后。
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C2期以上有效的方法,在手术之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明确病变的严重程度、部位及特征,并由此明确是否有手术指征及选择何种适当的手术方式。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这是传统的术式,它从根本上消除了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反流,也是相对彻底的手术方法,缺点是该手术切口多,创伤大。该术式可分为顺行抽剥、逆行抽剥、顺逆结合抽剥和基于血流动力学的门诊手术等多种方式[13-15]。
(1)逆行抽剥。是在内踝处作切口,找出大隐静脉主干,远心端结扎,近心端插入剥离子并送至卵圆窝处,于该处作切口,找出其属支并结扎切断,隐股交界0.5cm处切断大隐静脉主干,近心端结扎并缝扎,远心端扎于剥离子上,从上到下将大隐静脉抽除。
(2)顺行抽剥。是在卵圆窝处作切口,找出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结扎并切断其属支,距隐股交界0.5cm处切断大隐静脉主干,近心端结扎并缝扎,远心端插入剥离子并送至内踝,于该处作切口游离此处大隐静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扎于剥离子上,从下到上抽除大隐静脉。新型剥脱导管为改良的顺行剥脱。
(3)顺逆结合抽剥术。一般大隐静脉在膝关节上下方多有交通支,剥离子在此多遇阻碍,可分别于卵圆窝处、内踝处及膝关节附近作切口,分段将大隐静脉抽除。该法在临床上较常用。
(4)CHIVA术。中文名称:针对静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保守型门诊手术,是一种静脉曲张微创手术方式。CHIVA术对静脉曲张传统手术的破坏性、废弃性有了一定减轻,通过术前超声对静脉血流动力学分析,进行血流改道手术。手术一般在显露大隐静脉主干后结扎并切断相关属支。属于点式剥脱的一种方式。以上几种传统和改良术式均可经微小切口进行,创伤亦可非常轻微。腔内微创手术(或新型剥脱导管)往往也会附加微小点切口处理大隐静脉根部囊状扩张和膝下大的扭曲成团。基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改良的点切口术医院值得推广。
2、腔内激光消融术腔内激光消融术(endovenouslaserablation,EVLA)是本世纪初出现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新技术。原理是:穿刺静脉置入光导纤维,激光经光导纤维转化为热能,作用于静脉内膜引起热损伤,静脉内膜胶原皱缩,随后纤维化,使曲张静脉闭塞。激光消融(包括射频等热效应治疗方式)术中,往往需在血管走行毗邻的深浅筋膜间注射肿胀麻醉液作为配合。国内年首次提出肿胀麻醉液的概念,良好的肿胀麻醉液注射可同时达到局部镇痛、压瘪静脉管腔和避免皮肤灼伤的目的,适宜的肿胀麻醉液配制比例需满足一定要求。EVLA术疗效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方法相当,具有操作简单、微创、美观、经济、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可门诊手术等优点;缺点是激光的穿透性造成静脉血管劈裂瘀斑、隐神经损害麻木刺痛等。目前,新型环光纤、双环甚至多环光纤有助于减少功率,从而降低损害。EVLA凭借其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经济实惠等特点在临床广泛使用,颇受青睐。
3、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射频发生器和专用的电极导管产生热能,造成与发射电极接触的有限范围内的局部组织高热,导致血管内皮损伤、静脉内膜胶原纤维收缩,直至血管闭合,并最终导致纤维化。采用RF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可以通过小切口或穿刺进行,但需彩超引导及定位。RFA也是本世纪初出现的新技术,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等优点,其组织穿透性较弱,对周围组织损伤相对较小。射频只处理近端主干,远端主干及属支均需另行处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该技术受到一些专家青睐,但由于配套设施(射频管等)价格昂贵,临床使用受到制约。
4、透光直视旋切术透光直视旋切术是采用浅表静脉曲张去除系统使冷光源进入皮下浅筋膜层,通过灌注肿胀液,扩大空间,利用皮肤透光使迂曲浅静脉直接显示,使用旋转刀准确旋切目标曲张静脉并吸出,经验丰富的术者甚至可以不用光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方法较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曲张静脉团,鉴于刨吸器自身的淋巴及感觉神经创伤性存在,对术者有一定要求,这种术式只处理曲张属支,主干需要另行处理,加之耗材收费问题等,限制了其临床推广使用。
5、静脉腔内微波治疗术腔内微波是一种国产特有的新兴的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热能使静脉内膜纤维化收缩,进而管腔闭锁。因微波导管收费制约,未能广泛推广。
6、静脉腔内电凝治疗术导管电凝术是通过电灼静脉内膜,促使内膜粘连,使管腔闭合,阻断曲张静脉血液倒流,可达到与清除血管同样的效果。但鉴于电凝的功率控制问题难以克服,静脉血管内消*电凝管使用受有关规定限制,目前使用者甚少。
7、经内镜行穿支静脉离断术经内镜小腿穿支静脉离断术在上世纪末出现,是利用内镜通过特殊器械对穿支静脉进行结扎处理的方法,目的在于阻断病理穿支静脉的反流。因需要手术切口和特殊器材,增加了手术复杂情况,且并没有减少手术创伤,加之有其他更加简单有效的方法,目前此法应用较少。
8、机械化消融术近年来在国外陆续出现的机械化消融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机械装置注射泡沫硬化剂:通过机械装置使大隐静脉主干内膜毛糙并痉挛,进而只需注入少量泡沫硬化剂即可闭合主干及其属支;(2)机械装置将氰基丙烯酸酯(医用强力胶)直接注入大隐静脉主干粘合静脉。此类治疗方式从原理上彻底改变了热消融的损伤效应,使得术后局部反应显著降低,是今后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这两种类型的机械装置在国外分别有其相应的产品,推广迅速,国内亦在进行相关工作。
下肢浅静脉曲张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各医院应依据患者情况及自身条件合理选择。非手术治疗是手术治疗的有效补充,可贯穿于整个静脉曲张治疗的全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仍是国内目前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重要手术方法。近年来微创治疗的理念已经广泛被业界认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段有很多,每一种都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并没有哪一种方式能适用于所有的患者。根据患者诉求结合病情以及经济状况,选择“的治疗方案”:即个体化合理选择腔内热消融、点式剥脱、泡沫硬化剂3种治疗方式中的1种或2种、3种方式,力求达到更微创、更美观、更彻底的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的过程,同时也是复杂的过程,本共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时间以及实践的检验,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加充分的证据。因此,本共识作为广大医护人员的参考工具,希望能为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和便利,希望大家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力求使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更加完美,从而促进我国下肢浅静脉曲张诊治规范化的推广。分析各种手术方式联合使用实行个体化手术方案微创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成为趋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