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具有补虚扶弱作用,功能治疗人体虚损不足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可叫做补益药。
补虚药在临床应用上,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可配合袪袪邪的药物,用于邪盛正虚的病人,以达到扶正袪邪的目的,从而战胜疾病;另一个方面是用于人病体虚的病人,能增强体质,消除衰弱的症状,辅助机体的康复能力,使之能早日恢复健康,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劳动。因此,补虚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决不是消极地用于“延年益寿”,对于在身体健康、机体活动能力正常的情况之下,就不须服用这类药物。
补虚药主要用于虚症。所谓虚症,一般说来,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等不同类型。补虚药根据它的效髓及应用范围,一般也分为补气药、助阳药、养血药、滋阴药等。
在临床上用药,主要根据虚症的不同类型而予以不同的补虚药,如气虚补气,阳虚助阳,血虚养血,阴虚滋阴。但阳虚的,每多包括气虚;而气虚的,常易导致阳虚。气虚和阳虚是表示机体活动能力的衰退。阴虚的每兼血虚;而血虚的,常易导致阴虚。血虚和阴虚是表示体内津液的损耗。这说明人体气血阴阳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益气和助阳,养血和滋阴,又往往相须为用
。并且某些补气药兼有温补助阳的作用,而补血药大多也有滋阴的功能,所以在临床上遇到阳虚的病症时,往往用助阳药兼用补气药;遇见阴虚的病症,也常常滋阴药与养血药同用。更有气血两亏,阴阳俱虚,则补虚药的使用,更须兼筹并顾,灵活掌握,用气血并补或阴阳两补的方法。
此外,补虚药对实邪未尽的病人,应予慎用,以免病邪留滞。
第一节补气药
补气药,又称益气药,就是能治疗气虚病症的药物。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效,适用于肺气虚及脾气虚等病症。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虚则神疲倦怠,大便泄泻,食欲不振,脘腹虚胀,甚至浮肿、脱肛等症;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不足,则少气懒言,动作喘乏,易出虚汗。凡呈现以上症候,都可用补气药来治疗。
补气药又常用于血虚的病症,因为气旺可以生血。尤其在大失血时,必须运用补气药,因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速固”。所以,临床上有“血脱益气”的治法。
补气药如应用不当,有时也会引起胸闷腹胀、食欲减退等症,必须注意。
补气药:人参、人参叶、人参芦、*参、明*参、孩儿参、*耆、白术、山药、扁豆、扁豆衣、扁豆花、大枣、甘草、饴糖、人胞、脐带、*精、狼把草、金雀根、金雀花...
第二节助阳药
助阳药,又名补阳药,就是能治疗阳虚病症的药物。具有助肾阳、益心阳、补脾阳的功能,适用于肾阳不足、心阳不振、脾阳虚弱等症。
肾阳为一身之元阳,肾阳虚则有畏寒、肢冷、阳痿、遗精、遗尿等症。心主血脉,心阳虚则冷汗淋漓、面色恍白、脉细欲绝或出现结代脉等。脾主运化,脾阳虚则完谷不化,便搪、泄泻、食欲不振等。
由于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所以助阳药主要用于温补肾阳。对于肾阳衰微不能温运脾阳所引起的泄泻,以及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所引起的喘促,都可选用适当的补肾阳药来治疗。至于心阳虚,可用温里药或补气药治疗。助阳药性多温燥,凡有阴虚火旺的症状,应该慎用,以免发生助火劫阴的弊害。
助阳药: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补骨脂、胡桃肉、胡桃夹、肉苁蓉、益智仁、沙苑蒺藜、菟丝子、蛤蚧、冬虫夏草、锁阳、葫芦巴、蛇床子、韭子、韭菜根、阳起石、骨碎补、海狗肾、*狗肾、续断、杜仲、狗脊、棉花子、棉锦皮、薛荔果...
第三节养血药
养血药,又叫补血药,就是用于治疗血虚病症的药物。
血虚的症状,主要是,面色萎*、嘴唇及指甲苍白,没有红润的颜色,并且有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等症;女子还有月经不调的症状。
在使用养血药时,如遇血虚兼气虚的,需配用补气药;血虚兼阴虚的,需配用滋阴药。
养血药中,不少兼有补阴的功效,可以作为滋阴药使用。养血药性多粘腻,凡湿浊中阻,腕腹胀满,食少便搪的不宜应用;脾胃虚弱的,应与健胃消化的药物同用,以免影响食欲。
养血药:熟地*、何首乌、鲜首乌、当归、白芍、阿胶、桑椹子、桂圆肉...
第四节滋阴药
滋阴药,又叫养阴药或补阴药,就是能治疗阴虚病症的药物。具有滋肾阴、补肺阴、养胃阴、益肝阴等功效,适用于肾阴不足、肺阴虚弱、胃阴耗损、肝阴亏乏等病症。它们的主要症状为:
(一)肺阴虚干咳,咯血,虚热,烦渴。
(二)胃阴虚 唇赤,舌绛,苔剥,津少口渴,或不知饥饿,或胃中虚嘈,甚或有呕、秽等症。
(三)肝阴虚 两眼干涩昏花,眩晕等症。
(四)肾阴虚 潮热,盗汗或遗精等症。
以上各种阴虚病症都可用滋阴药治疗,但滋阴药各有专长,应随症选用。
滋阴药大多甘寒滋腻,如遇脾肾阳虚,痰湿内阻,胸闷食少,便溏腹胀等症,不宜应用。
滋阴药:沙参、珠儿参、西洋参、天门冬、麦门冬、石斛、玉竹、百合、羊乳根、枸骨叶、楮实子、谷树叶、谷树浆、谷树根皮、枸杞子、女贞子、女贞叶、旱莲草、龟板、龟板胶、鳖甲、鳖甲胶、桑寄生...
补虚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补虚药品物众多,性能各异,有适用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区别,又有适用于肺、肝、脾、肾之不同,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二、由于虚弱病症各有不同,每有互相夹杂,如气血两虚,阴阳两亏以及脾肾不足、肝肾亏损、肺肾虚弱等,可视具体病情配伍应用。
三、素体不足,又兼邪实,须扶正袪邪相提并用,可分别配伍解表药、清热药、利水药、化痰药、理气药、消食药等同用。
四、素体不足而有各种滑脱的病症,可用补虚药配伍收敛药同用。
五、补虚药对于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之症不宜应用;而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者,又当极用之。
六、邪实无虚的病症,一般不宜用补虚药,以免留滞病邪。
七、服用补虚药应注意用量用法,以免应用不当而产生不良反应。
八、服用人参者须忌用萝卜、萝卜子及茶叶等。
九、平常作为进补取单味药物服用者,如遇感冒、食滞,以及发热者,应暂停服用。
其它具有补虚药功效的药物
一、补脾: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
二、养血安神:丹参(活血袪瘀)
三、养血通络:鸡血藤(活血袪瘀)
四、养血安苔:桑寄生(袪风湿)
五、滋阴清热:鲜地*(清热)
六、清热养阴:玄参(清热)
七、温肾助阳:附子、肉桂(袪寒)、钟乳石(化痰止咳平喘)
八、补脾肾:莲子、芡实(收敛)
九、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五加皮、鹿蹄草(袪风湿)、牛膝(活血袪瘀)
十、补虚:仙鹤草(止血)
更多中药
艾叶 大青叶 番泻叶 罗布麻 辛夷 槐花 丁香 洋金花 牡丹皮 厚朴 肉桂 *柏 白鲜皮 秦皮 地骨皮 侧柏叶 牛* 雄* 朱砂 鸡血藤 沉香 钩藤 铁皮石斛 桑白皮 益母草 苦参 麻* 当归 款冬花 淫羊藿 鹿茸
中药的升降沉浮
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药的归经
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用量
中药的服用法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采集与贮藏
中药解表药
中药清热药
中药泻下药
中药利水渗湿药
中药化湿药
中药祛风湿药
中药理气药
中药活血祛瘀药
中药止血药
中药消食药
中药驱虫药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祛寒药
中药开窍药
中药平肝息风药
中药安神药
经络学说
中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