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为了让公众更好地认识肝硬化、了解肝癌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携手努力战胜病魔,由医院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主办、肝胆肿瘤内科承办的“全国爱肝日”义诊咨询活动于18日上午举行。来自医院肝癌防治研究中心肝胆肿瘤内科、肝胆肿瘤科、介入治疗科、放射治疗科的专家共同为广大群众解答肝硬化及肝癌相关知识。
医院党委书记、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陆伟教授表示,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虽然我国肝硬化患者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基数仍然庞大,根据相关文献统计,我国大约有多万肝硬化患者,如果这些患者不接受规范化的检测和治疗,可能会进一步转化为肝癌。
据了解,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根据《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年统计显示,在所有肝硬化患者当中,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硬化占71.1%,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占11.27%,丙肝病毒导致肝硬化占8.1%,脂肪肝导致肝硬化占1.5%,此外,胆汁淤积、代谢障碍、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血吸虫病等也会引起肝硬化。肝硬化不仅会对肝脏造成损伤,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腹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昏迷)、肝肾综合征、肝癌等,威胁生命健康。
陆伟教授表示,肝硬化会导致大量肝细胞坏死,使原有支撑肝组织的肝纤维支架塌陷,幸存的肝细胞生长受限,肝脏的血液循环系统也受到破坏。在肝脏组织持续受损、修复和再生的过程中,肝细胞的DNA容易受到损伤,异常细胞增生和突变的风险增加,最终肝硬化转变为肝癌。同时,肝硬化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环境,也会促使细胞异常增生和癌前病变形成。但肝硬化并非不可逆,根据病因不同,早期肝硬化患者可及时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戒酒、减肥及控制血糖等措施积极治疗,从而延缓或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逆转肝纤维化,大大降低未来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
积极有效地针对各种并发症进行干预,是治疗肝硬化的关键。陆伟教授表示,晚期肝硬化患者可以通过内科、外科等联合手段进行干预,延缓病情恶化。例如可以适当应用一些保肝护肝的药物修复受损肝细胞,促使肝细胞再生。对一些进行性加重的黄疸症状,可以用一些退黄的药物对症治疗,减轻肝功能进一步损伤。对于晚期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还可以进行肝移植手术。
针对已经患有肝硬化的人群,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据悉,在医院肝癌防治研究中心,通过定期化验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辅以腹部超声、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检测肝脏弹性值,可以无创诊断评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需要提示的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各种病因导致的肝硬化人群,以及长期酗酒、患有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存在家族遗传性肝癌史、患有脂肪肝等情况的人群。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3至6月做一次常规筛查(肿瘤标志物+超声),可结合专业医生建议增加CT、MR等影像学检查。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肝癌治疗效果可以有更好的提升,让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田雅婷,通讯员杨阳)
图为义诊咨询活动现场。张世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