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静脉曲张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南海I号沉船遗址前期科考成果汇报会在国博召开
TUhjnbcbe - 2020/7/11 12:10:00

“南海I号”沉船遗址前期科考成果汇报会在国博召开


撰稿: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 摄影: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


“南海I号”沉船遗址前期科考发现的宋代瓷盘


2008年2月1日上午,“南海I号”沉船遗址前期科考成果汇报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国家博物馆馆长助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张威主任向与会媒体介绍了该研究中心在“南海I号”正式打捞前,对该沉船多次进行科学考察的部分成果,展示了在“南海I号”发现的部分精美文物,同时宣布将于2008年5月在故宫端门展厅展示更多“南海I号”科考成果。


“南海I号”于2007年12月的成功打捞出水,与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多年来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同时,该中心也见证了我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历程。


198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开展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由国家文物局牵头,组织多个部委共同成立 “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委托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承担此项国家任务,为此设立了至今仍然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负责全国水下考古的业务工作,组织实施水下考古调查发掘项目。


1987年8月,中国交通部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合作在广东南海川山群岛附近搜寻一艘外国沉船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条古代沉船,打捞出水一批文物,计有瓷器、铜器、锡器、鎏金器、铁器、银铤等共247件。经鉴定,这批器物主要是宋元时期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出品的珍贵文物。


1989年8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与日本国水中考古学研究所签订合作意向书,成立“中日联合中国南海沉船调查学术委员会”。根据此意向书,同年11月,“中国南海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队”成立并进行了首次科学考察,正式将该沉船命名为“南海I号”,同时确定沉船遗址的大致方位。


1999年至2001年,经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协调与联系,香港“中国水下考古探索研究会”向中断多年的“南海I号”沉船发掘工作赞助120万元人民币,同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挤出配套项目经费30万元,由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牵头,抽调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组成“南海I号沉船水下考古队”,于2001年4月开始对“南海I号”进行调查。在本次调查中使用了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差分GPS等先进科技手段,首次在水下探摸到了沉船遗址上散落的凝结物与文物标本,并将其做了精确的定位。同年10月,考古队对“南海I号”的位置进行了复查,再次探摸到大量瓷片,遗址的重新发现得到了确认。


2002年至2004年国家先后提供项目经费近1300万元,使“南海I号”沉船遗址大规模调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南海I号沉船水下考古队”于2002年3—5月、6—7月,2003年4—6月,2004年4—6月进行了4次大规模水下探摸和局部试掘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沉船的规模、堆积情况和保存状况,为下一步编制发掘、打捞和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水下考古队在水下工程和职业潜水技术人员的协作下,进行了清淤抽泥、水下测量、记录、水下摄像,采集散落文物、小面积试掘等多项工作,获得了宝贵的原始资料和文物标本。同时采取物探工作与水下作业并重的方针,使用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对遗址实施反复多次地扫测,取得了一批科学数据。前后6次调查探摸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对遗址具有了比较全面和清楚的认识。


2005年在“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的原则指导下,在多年前期科考成果数据的有力支持下,通过总结发掘经验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细致研究论证,确立了“整体发掘、异地保护”的发掘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进行专家论证。2006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广东省文化厅、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共同上报的“南海I号”沉船遗址整体打捞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


2007年12月22日上午11:30左右,在半潜驳船排出近6000吨海水后,“南海I号”沉箱被半潜驳船上一个面积约540平米的巨大托盘托起,完全浮出水面。在对沉箱进行进一步加固后,起吊的32根钢缆将在22日下午开始拆卸,随后,半潜驳船在拖轮的带动下将“南海I号”沉箱运往广东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保管,在这里水下考古工作人员将对“南海I号”进一步发掘、整理并展出,自此“南海I号”沉船内的秘密将逐步大白于天下。


在此次汇报会上,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周志强同时介绍了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最新情况。本次改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改建部分面积3.5万平方米,扩建部分面积15万余平方米,整个工程投资超过25亿元人民币,总建设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整个工程将于2010年完工。


2006年12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2007年7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通过了改扩建工程的初步设计及概算,随后施工图设计全面展开,现各专业施工图已基本完成。设计在批准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新老馆有机结合、和谐共生的原则,保证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的国家博物馆不仅适应使用要求,还要与周边建筑总体协调。


改扩建工程于2007年3月17日正式动工,预计到2008年3月完成新馆基坑工程、7月完成老馆外立面装修,8月完成新馆地下结构,12月完成结构封顶。2009年9月初步具备部分开馆条件,2010年5月工程竣工,8月具备全面开馆条件。


周志强副馆长同时介绍,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将于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国家博物馆内向公众展出。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并对工期进行调整,以确保承担此次大型展览的老馆北侧和西侧北段改建工程按时完工,达到布展要求。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海I号沉船遗址前期科考成果汇报会在国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