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
医院官方宣布,李文亮医生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年仅35岁。
李文亮医生被许多网友称为「疫情吹哨人」。
早在年12月30日,他就曾提醒和告知同为临床医生的同学,“病*有传染,提醒家人亲人注意防范”。
只可惜李文亮自己并没有躲过。
2月1日,李文亮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接受隔离治疗。哪怕在治疗期间,李文亮心里想着的,还是上前线救人。
他说:“好了就上一线,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
这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从李医生的身上,我看到了千千万万中国医生的缩影,就像纪录片《中国医生》里讲述的那样:
所谓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不过是一群普通人穿上了白大褂,开始救死扶伤。
01
《中国医生》是一部跟踪拍摄中国医生工作生活的记录片,力争展现中国医生们工作、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还记得前两天刷屏的这位高颜值医生吗?
一身白大褂,清朗的面容,专注的眼神……他被网友称为“现实版江直树”。
这位医生名叫徐晔,28岁,是中山大学医学博士,今年是他做医生的第三年。
作为一名年轻的住院医师,徐晔除了本科室的常规治疗,还要处理急诊科的相关病例。
镜头捕捉到的他,总是步伐匆匆,不是忙着照顾病人,就是赶在照顾病人的路上。
别看徐晔年纪小、经验少,但他诊断时冷静专业,对待病人也尽心尽力。
60岁的老刘是徐晔最近接诊的患者,因煤气爆炸烧伤,全身皮肤烧伤达到95%。
对于重症烧伤患者来说,换药时的疼痛无异于“酷刑”,徐晔每次都一边轻声安抚老人,一边迅速换药。
徐晔感慨说:“你可能感觉到的他的痛苦,再乘以,可能是他现在的痛苦。”
对老刘来说,换药只能暂缓病情,最关键的是植皮,只有通过植皮将创面闭合,才能彻底阻断感染。
可是植皮对于老刘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老刘的前期治疗已花费近30万,整个治疗过程保守估计要万,对他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积蓄已花光,该借的都借了……老人的家人渐渐经受不住,有了想放弃的念头。
拒绝植皮、直接出院对老刘意味着什么,徐晔十分清楚。
一方面,徐晔同情并体谅患者和家属的难处;可另一方面,身为医生的责任和良知,又让他实在无法眼睁睁看着,患者被迫放弃活下去的机会。
“医生最怕的,其实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徐晔决定再试一次。
徐晔一边找家属谈话,一边向基金会申请援助。
在听到院方“同意“的刹那,紧绷了好几天的徐晔松了口气,终于笑了。
奈何基金会的支援对于重创的患者家庭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家属最终还是决定放弃治疗。
作为医生,徐晔是最希望老刘治愈的人之一。
可对于老刘来说,什么才是真的好?
家庭被拖累、后期满身瘢痕是不是真的好,徐晔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有一句名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没有比医生更懂得这句话的人了。
他们亲眼目睹着,有无数家庭不得不在金钱与生命之间做抉择,有的拿钱买命,有的倾家荡产仍然回天无力。
像老刘这样的病人,不是徐晔接触的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就在上个月,同一张床上的另一个病人也同样因为费用问题,家属放弃了治疗,患者最终离世。
每一次送这样的病人离开,徐晔都会看着空荡荡的病床,沉思一会儿。
但只要来了新的救助病人,徐晔脸上的失落、自责瞬间就会不见踪影,紧接着是投入下一场手术的专注和专业。
很多人埋怨医生冷酷,其实那不是冷酷,是冷静。
他们不过是看多了世事百态,选择把感情深藏在内心。
毕竟只有冷静,才可以救助更多人。
02
除了徐晔,《中国医生》里还有许许多多普通中国医生的故事。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6小时内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致残甚至致死。
医院设置了绿色通道。
这也意味着,这根线上的医护人员必须24小时全天待命,只要电话一响,不管凌晨几点都要到岗。
“刀出鞘,弓上弦”,几乎是脑血管病区的主任、脑卒中绿色通道的组长朱良付的日常。
在片子拍摄期间,朱良付刚抢救完大脑静脉出血的老太太,又迅速投入到另一名急诊患者的抢救中,此时已是夜里11点。
1个多小时后,手术结束,朱良付终于可以喘口气。
这样的工作强度,他早习以为常。
朱良付曾有一个纪录:
连续做了16台造影手术,从前一天一直做到凌晨五点……
医院走廊,朱良付拖着疲惫的步子慢慢走着,不见了手术台上的运筹帷幄,疾病面前的胸有成竹。
脱下这身白大褂,他也不过是个普通人,是谁的丈夫,也是谁的父亲。
身为医生,朱良付再也清楚不过熬夜加班、作息不规律的弊端。
已到中年的他也担忧后怕,怕自己会不会哪天突然死掉。
可朱良付不敢死。
不仅仅是为了陪在身边的家人,更是因为肩上的责任。
“我现在是主任医师。
国家差不多要花25年培养出这样一个人,如果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没有人比医生自己,更清楚这身白大褂的意义和责任。
对于医生来说,熬夜加班、昼夜颠倒几乎是最平常不过的日常。
心胸外科主任医师王东进医生,光年全年经手的手术就近例,经常早上8点进手术室,出来时已是深夜……
王东进患有静脉曲张,一台手术做五个小时,不穿弹力袜根本坚持不下来。
今年57岁的他,腰和颈椎都有严重问题,有一次不得不带着颈托才能站上手术台。
面对镜头,王医生笑着吐槽自己:“要残疾了”。
他语气轻松,听的人却心情沉重。
他们知道,自己多做一台手术,就意味着多救一个人。
病人来了,医生永远是冲在第一线的人,救死扶伤、不知疲倦。
然而我们常常忘记了,医生也不过是肉体凡胎,也会脆弱,也会累倒。
03
《中国医生》没有刻意神话医生这一职业,而是以旁观者的角度记录着职业背后常人难以想象的:
辛苦与意义、挣扎与坚持、矛盾与希望,风险和收获……
他们也是普通人,不过穿上了白大褂,就注定选择了另外一种人生:生死两忘,冷暖不休。
手术室里,一天连做7台手术的他,刚放下手术刀就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
有些人拼尽全力是为了生存,有些人拼尽全力是为了家人,而他们拼尽全力是为了让更多人好好活着。
医院门口,一位医生无力地扶着墙壁伤心大哭。
他花了那么多心思、付出了那么多精力,最后还是没有挽回那个19岁的年轻生命。
医生也是神,不是人,面对疾病和死神他们也会无能为力。他们所能做的无非是使出浑身力气去争取,去挽救。
那位少年一定很感激,你一直未曾放弃过他。
不久前被患者家属砍伤的陶勇医生,遇见因为经济困难做不起手术的患者,常常自己给患者贴钱。
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放心吧,有我呢,瞎不了……
现在他再也做不了手术了。
中山大学有一块牌匾:救人救国救世,医人医病医心。
某些人的心,或许是最难医的,他们甚至没有心。
患高危白血病的患者,历时3年多,终于被宣布治愈。拿到结果后,她给了自己的主治医生一个大大的拥抱。
有人抓拍下了这一幕,照片中两个大大的笑容,隔着屏幕都让人深受感动。
「你好了,以后不用来了,医院」,大概是这位医生内心最真实的期盼和祝福了。
04
今天是武汉封城的第15天。
年伊始,疫情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也把人性百态暴露在日光之下。
在这乱哄哄的世界中,有人囤积居奇,趁机发国难财;有人在其位不谋其*,玩忽职守;有人无知自私,跟风成性……
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逆行而上,成为病*与百姓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们便是——医生。
新冠疫情前所未有地把医生推到了大众眼前,也让我们恍然发现:关于这一群体,我们了解的实在太少太少。
接连发生的伤医案、杀医案,也让人不得不反思:我们给医生的体恤与谅解是否太过稀薄?
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中,有这样一句话:医学,实际上是人类善良情感的一种表达,它起源于人类最朴素的救助愿望。
我想正因这种愿望如此朴素,所以更该被好好收藏,妥善安放。
只要生命还可贵,那么医生这个职业就值得敬佩,每一位从业者就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
致敬李文亮医生,致敬每一位救死扶伤的中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