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静脉曲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刮痧助改善头痛胸闷酸痛等,要正确,不
TUhjnbcbe - 2023/11/8 19:00:00

刮痧对于台湾人而言相当熟悉,不论是因为夏天所引起的不适、中暑、感冒、头痛、头晕、肌肉酸痛等,不少人都会以刮痧的方式来进行改善,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下以刮痧改善的方式更为常见。不过究竟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作法?刮得越用力、瘀血越大块真的越好吗?来看中医师怎么说!

刮痧真的有用吗?是运用什么原理?

澄明中医诊所洪硕宏中医师表示,所谓的「痧」是一种厉气,进入到人体会造成体表疼痛肿胀、经络阻滞不通进而致病。刮痧是藉由「刮」的外力,对局部组织施压,造成微血管扩张、皮下充血发红、或是在体表产生少量出血、瘀血,用适度破坏再重启新生的手法,调整局部的血液灌流、疏通经络之气血,而这些出血点也俗称为「痧」。中医理论大多认为气血不通则产生病痛,若能让我们的经络气血畅行通透,则所需的营养就能疏布道到全身,达到祛除晦气、病痛趋缓的功效。

哪些情况刮痧有助于改善症状?

洪硕宏中医师指出,刮痧可以广泛运用在疲劳所造成的头痛、肩颈僵硬、腰背酸痛等软组织痛症、或是感冒、中暑所导致的发烧、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功能失常性症候,有预防疾病、改善症状的功效。但若是器质性问题,像是心脏病、肾脏病、肝病等深层脏腑疾病则效果有限。

刮痧非人人适用,这些族群要留意。

洪硕宏中医师也表示,刮痧并非人人都适合,有些群体就不宜刮痧,例如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失常、血液疾病患者、癌症病患、糖尿病并伤口愈合不良、孕妇、一岁以下幼童、以及年老体弱的长者等族群就不适合。此外,一般民众在下列情况下,也不适合刮痧,例如空腹或刚吃饱(饭前饭后半小时)、酒醉、女性月经期间、或是正在服用阿斯匹灵等抗凝血药的人;还有下肢水肿、静脉曲张过于严重时,以及局部皮肤发炎、溃烂、伤口未愈合、或有三个月内的外伤骨折、手术疤痕等部位皆不宜刮痧。因此在刮痧之前,也要先确认自己适合与否,以免还没改善当前的问题,反倒衍生出其它问题。

不是刮得越用力越好,刮痧常见错误别再犯!

坊间常见许多民众认为刮痧刮得越就越好、刮越用力越好、刮到整深都是痧甚至瘀血越多越好、或者「都刮了就全身上下都刮一刮吧」等迷思。对此洪硕宏中医师表示,刮痧力道的轻或重,需要依照被刮痧者的体质、疾病的虚实与轻重,调整力气的大小;若是用力刮拭仍只有少许发红,也可能代表病位较深,或是患者气血较虚弱,此时只需轻柔地刮一刮,少许透出痧点来即可,切勿再加重力道。此外,刮痧部位或力道掌握不恰当,也会可能造成微血管破裂情形严重、组织过度损伤,导致恢复时间会相对漫长,非但原先病痛无法缓解,又产生新的伤害。

刮痧前、中、后,中医师教你这样做!

刮痧前,洪硕宏中医师建议,刮痧前准备除了需先以浓度75%酒精及棉球,在局部做清洁杀菌,还要在患部涂上适量的精油、乳液、凡士林等具有缓冲效果的介质做润滑,以免皮肤过度摩擦而受损;刮痧的器具选择边缘光滑、形状方便手持的专用刮痧板或刮痧棒。常见有弯月状、半圆形的磁性材料或牛角板所制成。

刮痧时,一般的情况下每次刮拭的总长度大约在10-15公分即可,每处约15-20下左右,如果需要刮拭的经脉较长,可以采用分段刮拭的方式,由上至下、头颈往躯干、再延经脉到四肢远端。刮痧的部位,最常见于后颈部、肩膀、腰背部,包含手脚内外侧都有适宜的经络及穴道;若是一般民众想尝试,建议避开脊椎正中线(督脉),选择肌肉相对丰厚的膀胱经沿线(脊椎正中线旁开约1.5、3寸)及胆经(风池到肩井穴),即从头枕下往两侧肩膀、上背部到腰臀部,以及四肢的外侧及后侧面,可使邪气从人体的表层透发而出,亦可放松肌肉筋膜,达到舒缓筋肉酸痛的作用。

刮痧后,由于体表血液灌流增加,温度散失较快,所以特别要注意保暖、勿着凉,并适量补充温开水、淡盐水、黑糖水等饮品,隔日之后,可以在患处以温热毛巾热敷。一般的情况下,轻症者退痧的时间快则2-3天,病情较重者可能需要两周的时间,而大多数人会在5-7天内消退。而这段期间,应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厚味的饮食,并且保有充足的睡眠,适度休养生息,才能达到促进疾病改善的效果。

最后洪硕宏中医师也提醒,如果使用正确的方式刮痧过后,病情仍然没有减轻,甚至是加重,就应当积极就诊,寻求医师的协助。

1
查看完整版本: 刮痧助改善头痛胸闷酸痛等,要正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