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9月22日讯(通讯员王永梅曹平)连日来,医院消化内科及内镜中心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成功为数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早癌患者微创切除病灶,实现了不开刀也能切除肿瘤,医院ESD技术再上新台阶。
医院行胃镜检查时发现幽门口一浅表隆起+凹陷型病灶,大小约5.0cm×4.0cm,几乎环绕幽门一周,病理证实为胃早癌。针对治疗方式的选择,专家团队进行了讨论,若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由于病灶范围大,跨越部分十二指肠壁,有一定的操作盲区,内镜下电刀不易靠近病灶,患者又患有肝硬化,且近期有脾栓塞手术史及抗凝药服用史,穿孔及出血风险极高。但若选择开刀手术,需做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不但要改变正常的解剖结构,而且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且患者本身合并肝硬化营养不良,很难耐受手术打击。
最终,经过精准综合评估,决定为患者行创伤小、恢复快的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术中,在内镜中心团队与麻醉团队、护理团队合力协作下,在孙鹏副主任医师精细操作下,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努力,肿瘤被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内癌,手术周围切缘及基底部切缘阴性,达到完整切除。出院时患者感叹:“竟然这么轻松就解决了心头大患,避免了外科切胃,真是难以置信。”
另一位患者王先生因医院做放大胃镜检查,发现胃角有一浅表凹陷型病灶,大小约1.0cm*2.0cm,经活检证实为胃早癌,但由于病灶位于胃角,内镜头端难以接近,需要反复正镜倒镜操作,对内镜医师是非常大的挑战,且受患者呼吸影响大,加之患者有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非常考验手术医师的操作技巧和经验。术中,孙鹏副主任医师精细避开粗大血管、精准止血,凭借丰富经验和对内镜的把控,顺利为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胃角早癌被整块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内癌,水平切缘及基底切缘净,达到完整切除。
内镜黏膜剥离术主要针对早期的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消化道早癌,可不开刀完整切除病灶,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及时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且手术不改变人体正常解剖结构,术中术后均无痛苦,对工作生活无影响。目前,我院已成功开展数十例食管、胃早癌及结肠早癌ESD治疗,均达到满意效果。
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是关键
数据显示,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化治疗对降低消化道癌症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消化内镜是早期发现、诊断消化道癌的最准确方法。
孙鹏提醒广大市民:消化道早癌症状隐匿,要做到早诊早治,内镜检查及定期复查是关键。消化道肿瘤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应定期做胃肠镜检查。特别是四类胃肠道早癌高危人群更要提高检查意识,每年查一次胃肠镜。
四类胃肠道早癌高危人群:
1、有胃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
2、长期生活习惯不良的人群,如抽烟、酗酒、高盐饮食等;
3、出现消化道不适的人群,如腹痛、腹胀、便血、大便性状改变、大便习惯改变或近期体重明显下降的患者等;
4、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性肠病、结肠息肉等人群。
专家简介:
孙鹏,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青岛大学。擅长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消化道早癌筛查及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如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扩张及支架治疗、胃肠息肉切除手术、消化道早癌内镜下剥离手术(ESD)、食管贲门失弛缓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手术(POEM)、消化道出血的镜下止血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精准治疗(ESVD)、粘膜下肿瘤隧道技术(STER)及挖除术(ESE)、全层切除术(EFTR)、超声内镜下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穿刺及治疗、十二指肠镜下胆管结石取石、恶性肿瘤引流、胆管手术后及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扩张、壶腹周围肿瘤内镜下切除、胆道镜、急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胰腺假囊肿、坏死的内镜诊治、内镜下胃空肠吻合等多种先进复杂的微创手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
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yuanshipeng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