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张亦盈蒋超
见到兰速文时,正在将一叠叠的报纸装进自己的邮*包中。现年55的兰速文,当了39年的乡村投递员,灯光下,微微佝偻的背部,是常年来,他用扁担挑着包裹留下的烙印。
清晨4时,文成县*坦镇还沉睡在梦乡中,他便起床洗漱,做了一碗清汤面果腹。兰速文的宿舍就在*坦邮*分局楼上,平时他鲜少回家,居住在宿舍里,每天早上能够更方便地出门上班。
和往常一样,兰速文在前一天夜里就已把信件按村归类,写好收件人的名字。早上5时,他挑着扁担出门,扁担两头麻袋里装满了邮件和包裹,约有50多斤重。近些年,村民们接触了网购,兰速文肩上的担子便随之重了许多。
受到当邮递员的父亲的影响,兰速文16岁时便背起了沉重的邮包,踏上山间的投递路。当时的文成县*坦镇村户散落、山峰连绵,邮*服务条件异常艰苦,而兰速文所投递的邮路更是坎坷崎岖。他负责的两条邮路一条是由共宅村到济下村,另一条是严本村到盖后村,两条邮路轮流步行,一天一条,途经36个行*村,加起来两天往返62公里。
近几年,虽然村村通了公路,但沿着公路走,每天便要多出20多公里的路程,于是连接村子的一些偏僻小道就成了兰速文一个人的专用邮路。山道走的人少了,杂草灌木便埋没山道,这使得兰速文的投递路更加艰辛。
投递中,每当遇到“原址查无此人”的疑难信件时,兰速文从不“甘心”按规定一退了之,而是利用休息时间到当地乡*府和派出所,认真核对准确的地址和门牌,多方询问查找直到再次妥投为止。通过细心查找,上万封地址不详的“死信”在兰速文的手中“复活”。
“吃过饭了吗?来我家里一起吃吧!”
“不了不了,谢谢!”
接过兰速文送来的包裹,程小兰招呼边招呼着兰速文来家中一同早饭,一边转头向记者说道,“这一条路上的人家都认识他,大家都说再也找不到这样好的邮递员了。”从16岁背起邮*包到现在,兰速文在这条山间小道上行走了39年。清晨山间的露水重,行走在路上,灌木和小草上的露水很快就打湿了兰速文半截裤腿。因为常年徒步,兰速文在多年前便患上了静脉曲张,而长期被露水打湿的裤脚使得去年起,他的静脉曲张越发的严重。他卷起裤管,能看到左脚踝内侧的大片肌肤已经变成了黑色。
“严重的时候就没法走路,只能到镇上挂盐水,邮件让儿子帮我代送。”兰速文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他的腿疾又犯了,于是每天7医院,挂完盐水回来接着送信,一直到晚上8点才能够走完18个村回到邮局。医院的医生劝他尽早进行手术,他却说,做了手术,村民们的信就耽搁了……
采访的最后,他笑着告诉我们,在他看来作为一名邮递员是一件特别关荣的事情,能够把每一份信件送到村民手上,这让他感到十分的满足。雨后的山村,树梢轻抚微风,柳烟成阵。兰速文顾不上欣赏,吃完午饭,又匆匆踏上行程。